芒果體育上海印發《深化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,其中指出,學校要根據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要求,按照體育課優先排課的原則,因校制宜,精心規劃校內外體育場地使用安排,確保落實到位。挖掘校內場地資源。新建學校要提高體育場地建設標準。已建成學校靈活運用“上天入地”“立體擴容”等辦法,加大場地建設力度。完善室內健身設施,鼓勵建設運動休整室或提供相應的功能空間。開發室內場地潛力,做好特殊天氣等情況下的運動安排。加強“一場多能”,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空間、走廊、樓道等學生身邊的“角角落落”,劃定小型運動場域,配置小型健身運動設備,打造“微操場”“微球場”。鼓勵引入數智化設備,打造新運動場景,吸引學生主動鍛煉。
深化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
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、上海市教育大會精神和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(2024—2035年)》,堅持“健康第一”指導思想和“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”核心理念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,現就深化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措施。
一、保障每天運動時長
學校要統籌用好教育教學活動時間,全面落實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并基本在校內完成。
確保落實課時要求。小學每周開設5節體育課、2節體育活動課,初、高中每周開設4節體育課、1節體育活動課,中等職業學校每周開設3節體育課、2節體育活動課;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。
統籌用好課余時間。靈活安排每天不少于40分鐘且覆蓋所有學生的體育鍛煉活動。
增加賽事活動時間。每月安排“樂動比賽日”,以全校或分年級方式組織學生參與,每次至少半天。
二、提升學生運動質量
豐富體育項目供給。學校要開設豐富的運動項目,建設“一校多品”。其中,三大球至少開設1項,大力發展田徑、體操類、球類及武術等傳統項目,因地制宜開展跳繩、踢毽子及攀巖等項目,鼓勵引入冰雪、擊劍、射擊等其他項目。倡導人人學會游泳。
提高體育課程質量。嚴格落實國家相關課程標準,實施小學“興趣化”、初中“多樣化”和高中“專項化”體育教學,探索走班制等教學模式,幫助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至少掌握2項運動技能。鼓勵高中開設時長80分鐘的專項運動課。
開展陽光體育活動。開展“活力大課間”體育活動,精心設計、動出強度、玩出花樣。在課后服務期間,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社團或興趣小組,形成“人人有項目,班班有團隊”。推廣課間“碎片化”運動,鼓勵戶外體育活動,吸引學生走出教室、走向操場、走入陽光。
科學設置運動負荷。體育課應落實國家課程標準關于平均運動負荷心率、全課運動密度等要求,使運動達到一定強度和效果。以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體育活動常態化監測機制,為所有學生配置運動手環,提升鍛煉實效,防范安全風險,讓學生有足夠的運動量,真正動起來跑起來,多出力多流汗。
三、發揮賽事杠桿作用
擴大賽事活動參與。學校應于每年春、秋兩季舉辦全員參與的學生運動會。用好“樂動比賽日”,開展“班級賽”“年級賽”“校際賽”等賽事活動,打造品牌賽事。各區要利用雙休日、寒暑假組織青少年體育訓練營等活動,發布青少年體育運動地圖,為家庭親子體育活動提供便利條件。
強化學生激勵引導。建立“榮譽墻”“紀錄榜”等體育賽事榮譽體系并加大宣傳力度,培養全面發展的校園體育運動“明星”。建立學校體育賽事向社區、家長開放機制,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。
提升賽事專業水平。完善市、區、校三級學生體育賽事體系及管理服務平臺。
四、優化場館資源供給
合理安排體育活動空間。學校要根據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要求,按照體育課優先排課的原則,因校制宜,精心規劃校內外體育場地使用安排,確保落實到位。
挖掘校內場地資源。新建學校要提高體育場地建設標準。已建成學校靈活運用“上天入地”“立體擴容”等辦法,加大場地建設力度。完善室內健身設施,鼓勵建設運動休整室或提供相應的功能空間。開發室內場地潛力,做好特殊天氣等情況下的運動安排。加強“一場多能”,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空間、走廊、樓道等學生身邊的“角角落落”,劃定小型運動場域,配置小型健身運動設備,打造“微操場”“微球場”。鼓勵引入數智化設備,打造新運動場景,吸引學生主動鍛煉。
用好校外體育場地。各區建立區域體育場地資源信息庫,創造條件并指導學校與附近體校、公共體育場館建立共享機制,建設“15分鐘運動圈”,聯動開發專業場館特色課程,探索錯峰利用公共交通等資源解決交通接駁問題。擴大“青少年健身公益開放日”范圍。
五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
發揮學校教師作用。按照體育課、體育活動課、課余訓練及賽事組織等實際需要,配足配強體育教師。倡導“人人都是體育工作者”,建立學科教師“一崗多能”帶練體育活動等培訓和認證體系,讓有一定專長或基礎的學科教師指導體育社團或興趣小組活動、組織體育鍛煉及賽事活動等,形成“教師帶著學生動,導師陪著學生玩”的運動氛圍。
發揮專業人才作用。推進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。推進兼職教師制度,吸引優秀退役運動員、體育運動專業大學生實習帶訓。發揮社會專業力量作用。
加強師資隊伍保障。開展教師分類培訓,運用“AI教練”等智能化手段,提高專兼職體育教師綜合能力。根據學校體育工作特點和實際,優化教師績效考評機制。
六、實施科學干預指導
提升學生體育素養。實施學生體育素養評價,開展運動技能等級測試。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等共性問題,強化耐力、上肢力量等訓練。關注學生個體差異,對體質健康水平處于良好以下或相關指標存在不足的學生,開具運動處方并予以跟進指導,加強對特殊體質學生的關心關愛。做好優秀體育苗子的跟蹤培養工作。
加強體質健康管理。搭建市、區、校三級學生體育活動與體質健康監測服務平臺,建立學生運動與健康畫像,開展個性化、成長性分析,定期向家長反饋,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。學校要結合學生體質健康“入口”情況,把好“出口關”,實施全過程、動態化管理。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綜合素質評價。
七、加強運動安全防護
加強學生運動安全教育,開展教師運動安全知識和技能專題培訓。加強設施維護管理,強化應急保障體系建設。學校應全覆蓋配備AED急救設備,完善校園運動傷害快速響應機制,在附近醫院定點開辟運動傷害救治“綠色通道”。加大學生校園體育運動傷害事故保險保障的政府投入力度,為所有學生配置運動意外傷害專項保險,擴大保障范圍,減輕學校、家庭后顧之憂。整合運動安全、保險及司法等方面力量,建立學生運動風險評估和運動意外極端情況綜合處理機制。
八、健全評價督導機制
明確學校主體責任。學校要落實好深化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主體責任,按照“一校一案”要求,制定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實施方案并向社會公示,暢通意見反饋渠道。要建立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機制并作為重要事項納入議事日程。
完善監測評價機制。各區要針對深化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任務,健全監測反饋機制。要切實發揮體質健康監測中心作用,每年對不低于10%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抽測,鼓勵與運動技能等級測試整合。在義務教育質量“綠色指標”評價中增加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監測。對體育工作落實不力的學校主要責任人進行約談。
建立健全督導機制。各區教育督導部門將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落實情況納入督導范疇,開展責任督學進校核查,適時組織飛行督導,對落實不力的學校緊盯問題整改,情節嚴重的,視情況開展督導問責。
九、完善多方聯動體系
學校要以深化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契機,整合拓展校內外資源,構建校家社協同、校內外一體化的工作格局,進一步形成學生為本、學校牽頭、家庭支持、全員參與的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機制。學生體質健康等相關情況納入校領導、體育教師及班主任等考核評價。
各區教育局要依托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,站在對學生健康成長負責的高度,切實承擔起領導責任,完善多部門統籌協調的領導和推進機制,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強化“五育”并舉,充分發揮以體育人的價值;教育部門要具體抓落實,制定專門工作方案,層層壓實責任,多渠道籌措經費,確保任務落實到位,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辦學評價,不斷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,有效控制近視率和肥胖率;體育部門要在場地、資源、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;財政部門要在體育場地設施保障、師資隊伍建設、體育運動日常監測及保險體系升級等方面落實經費保障。
市教委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、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落實情況等納入對各區教育工作績效考核相關評價體系。同時,加強經驗總結交流和宣傳推廣,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、支持的良好氛圍。
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辦公室 ? ? ? 2025年6月9日印發